全国统一热线

028-86255768

新闻中心

服务热线

028-86255768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围农夜话丨画中有“戏”品年画

2024年02月18日 来源:文章来源网络

我们在这些古朴的年画中


回望传统习俗,


感受穿越千年的美好期许,


品味节日所凝聚的文化意蕴。

01

活生生的历史和文化

今年的春节假期,年味浓浓。记得小时候,每逢除夕,在吃团圆饭之前,我最期待干的事就是熬糨糊、贴年画。

看着屋里屋外贴着“各司其职”的神像,平时难得一见的神仙,此刻全围在身边,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艳丽夺目的年画把房屋、院落装饰得喜庆又吉祥。

对中国人来说,年画之于新年,不仅是浓浓的年味,是记忆中的乡愁,更是活生生的历史和文化。

年画始于贴门神,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先、驱鬼辟邪等节俗中,逐渐发展为年节装饰艺术。它以最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广大民众的精神天地和心灵向往。

年画的雏形是贴门神,据南北朝时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南方地区“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门神是百姓信仰的能够驱邪避鬼、保家卫宅的保护神。

随着传统绘画和雕版印刷术交融发展,宋代年画的内容变得更丰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迎春接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彩色年画。

到了明清,得益于通俗小说、戏曲的蓬勃发展,年画的创作素材大大丰富,并且有了彩色套印技术的加持,年画真正盛行起来。

02

张贴起来的风土人情

年画是一种祈求,是民间信仰的视觉化呈现。

年画是一种点缀年华的装饰,画的是人间生活的理想国。它不是写实的,而是理想主义的。

年画中的人,个个笑意盈盈,孩子都健康可爱,老人都慈祥硬朗;人们的生活都是安居乐业、富足吉祥。

对称饱满的构图,抽象大胆的造型,明快艳丽的色彩,加上运用象征、比喻、谐音、双关等艺术语言,共同营造一种充实满足、欢乐喜庆的氛围,表现民众趋利避害、福寿康宁的心理诉求和美好愿望。

年画是百姓自我教育的文本,承担着教化功能。

清代李光庭《乡言解颐》在“新年十事”中记载:“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

这种教化题材的年画也不少,比如精忠报国、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孔融让梨、雪中送炭等,让民众通过观看年画,内心受到触动,从而潜移默化实现教化功能。

年画是张贴起来的风土人情。纸上乾坤大,画里岁月长。

小小一张纸上融合了历史、神话、世相、人情、风俗、戏曲、农事、花鸟鱼虫等,其蔚为大观的题材内容,展现出一幅幅广阔的中国世俗风情长卷,不仅彰显地域特色,还带有时代印痕。

年画有很强的地域性。它是各地民众的集体创造,受各地物产、风俗、气候、历史等因素影响,形成不同风格流派。

桃花坞之细腻精致、杨柳青之精雅华美、杨家埠之粗犷豪放、朱仙镇之典雅大气、武强之雄劲有力、漳州之清疏朴拙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年画彼此争奇斗艳的艺术世界。

如今,我们在这些古朴的年画中回望传统习俗,感受穿越千年的美好期许,品味节日所凝聚的文化意蕴,也期待通过人们的携手努力,来重新唤醒年画的生命力,使之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展现当代价值。

来源:农民日报



声明:本网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等,版权均属原创者所有,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尽管编者已通过种种途径联系权利人仍没有取得联系者,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网删除或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稿酬。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